運動誘導腸道紊亂與大豆低聚糖
2009-07-10 09:58:16
瀏覽量:
1998年泰國曼谷第十三屆亞運會我國運動員出現了大面積腹泄,影響了運動成績發揮。
2000年馬來西亞乒乓球世錦賽三名主力男運動員腹泄男團獲亞軍。
2003年巴黎世界田徑錦標賽孫英杰因腹泄,5000米決賽僅名列第九。
運動過程中特別是大強度、大運動量訓練后容易引起胃腸道功能的改變。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嘔吐和其他如惡心等癥狀。運動應激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對運動員的運動狀態有較大的影響。同時這種情況經常在重大比賽過程中出現,使體能迅速下降,已多次嚴重影響我國youxiu運動員運動能力的發揮和運動成績的取得。
運動應激引起的胃腸道功能紊亂一般屬于功能性胃腸道疾病。根據1999年9月發表于國際胃腸病學與肝病學雜志的診斷功能性胃腸道疾病的Rome11標準,認為運動應激引起的胃腸道疾病主要為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簡稱IBS),主要癥狀表現為腹部不適或疼痛,并有以下3項中的2項特征:(1)排便后緩解和(或);(2)發作伴有排便次數改變和(或);(3)發作伴有糞便性狀改變。如果出現以下癥狀加強支持IBS的依斷:(1)排便<3次/周;(2)排便>3次/天;(3)糞便堅硬或呈羊糞狀;(4)糞便松散(糊狀)或水樣;(5)排便費力;(6)排便急迫感;(7)排便不盡感;(8)粘液(白色物質)便;(9)腹脹、氣脹。腸易激綜合征又分為腹瀉型(具有第2、4、6項中的一項或一項以上,而無第1、3及5項)和便秘型(具有第1、3、5項中的一項或一項以上,而無第2、4及6項)。
新近的研究表明腸易激綜合征的發生同腸道微生態平衡被破壞,與暫時或持久的菌群失調有很大關系。人類腸道棲息著大約400多種細菌,這些胃腸道正常菌群主要由厭氧菌、兼性厭氧菌和需氧菌組成,其中專性厭氧菌占99%以上。其中僅類桿菌及雙歧桿菌就占細菌總數的90%以上。正常情況下,腸道內細菌的數量沿解剖途徑逐漸增加,種類也出現一定的變化。胃、十二指腸、空腸細菌的種類及數量極少,細菌濃度小于103/mL。主要為革蘭氏陽性需氧菌,如鏈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桿菌。而回腸末端細菌數漸增加到105-108/mL。主要為乳酸桿菌、大腸桿菌、類桿菌和梭狀芽孢桿菌等。在結腸,細菌數明顯增加(109-1012/mL),主要為厭氧的雙歧桿菌、類桿菌、乳酸桿菌,而潛在的致病性梭狀芽孢桿菌和葡萄球菌很少。
所謂微生態失衡,就是胃腸道微生物菌群平衡偏離了潛在的有益或促進健康的細菌,如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而轉向有害細菌或病原菌增加。這一過程是可逆的臨床可通過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增強宿主的適應性、進行合理的營養調整、短期應用抗生素。提高益生菌群的定植能力或生態制劑來恢復微生態平衡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即微生態防治理論的核心內容。
在臨床上,腸易激綜合征的原則一般是解痙、導瀉、止瀉調整胃腸道動力,或采用益生菌制劑如麗珠腸樂雙歧桿菌、整腸生地衣芽胞桿菌提高腸道內有益菌群的數量。還可以采用一些限制飲食以及心理方案。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性糖質的總稱。主要成分是指單糖數為3-4的蔗糖(雙糖)、棉籽糖(三糖)等。大豆低聚糖制品具有低能量,不易被人體吸收,可以活化腸道內雙歧桿菌并促進其生長期殖,抑制腸內腐敗產物生成,不會引起齲齒等作用。因此又被稱為功能性保健品。單獨或制成添加到食品飲料中用于改善人類腸道微生態,促進有益微生物的增殖,預防、便秘和腹瀉,有利于人體健康,并日益成為各國營養學界的研究熱點。如何應用大豆低聚糖和預防運動誘導的腸道功能紊亂也將成為運動醫學界和運動營養研究的一個重要的熱點問題。我們期待著有更多更好的大豆低聚糖產品用于運動實踐中,為我國體育健兒在國際體育五臺爭金奪銀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2000年馬來西亞乒乓球世錦賽三名主力男運動員腹泄男團獲亞軍。
2003年巴黎世界田徑錦標賽孫英杰因腹泄,5000米決賽僅名列第九。
運動過程中特別是大強度、大運動量訓練后容易引起胃腸道功能的改變。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嘔吐和其他如惡心等癥狀。運動應激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對運動員的運動狀態有較大的影響。同時這種情況經常在重大比賽過程中出現,使體能迅速下降,已多次嚴重影響我國youxiu運動員運動能力的發揮和運動成績的取得。
運動應激引起的胃腸道功能紊亂一般屬于功能性胃腸道疾病。根據1999年9月發表于國際胃腸病學與肝病學雜志的診斷功能性胃腸道疾病的Rome11標準,認為運動應激引起的胃腸道疾病主要為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簡稱IBS),主要癥狀表現為腹部不適或疼痛,并有以下3項中的2項特征:(1)排便后緩解和(或);(2)發作伴有排便次數改變和(或);(3)發作伴有糞便性狀改變。如果出現以下癥狀加強支持IBS的依斷:(1)排便<3次/周;(2)排便>3次/天;(3)糞便堅硬或呈羊糞狀;(4)糞便松散(糊狀)或水樣;(5)排便費力;(6)排便急迫感;(7)排便不盡感;(8)粘液(白色物質)便;(9)腹脹、氣脹。腸易激綜合征又分為腹瀉型(具有第2、4、6項中的一項或一項以上,而無第1、3及5項)和便秘型(具有第1、3、5項中的一項或一項以上,而無第2、4及6項)。
新近的研究表明腸易激綜合征的發生同腸道微生態平衡被破壞,與暫時或持久的菌群失調有很大關系。人類腸道棲息著大約400多種細菌,這些胃腸道正常菌群主要由厭氧菌、兼性厭氧菌和需氧菌組成,其中專性厭氧菌占99%以上。其中僅類桿菌及雙歧桿菌就占細菌總數的90%以上。正常情況下,腸道內細菌的數量沿解剖途徑逐漸增加,種類也出現一定的變化。胃、十二指腸、空腸細菌的種類及數量極少,細菌濃度小于103/mL。主要為革蘭氏陽性需氧菌,如鏈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桿菌。而回腸末端細菌數漸增加到105-108/mL。主要為乳酸桿菌、大腸桿菌、類桿菌和梭狀芽孢桿菌等。在結腸,細菌數明顯增加(109-1012/mL),主要為厭氧的雙歧桿菌、類桿菌、乳酸桿菌,而潛在的致病性梭狀芽孢桿菌和葡萄球菌很少。
所謂微生態失衡,就是胃腸道微生物菌群平衡偏離了潛在的有益或促進健康的細菌,如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而轉向有害細菌或病原菌增加。這一過程是可逆的臨床可通過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增強宿主的適應性、進行合理的營養調整、短期應用抗生素。提高益生菌群的定植能力或生態制劑來恢復微生態平衡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即微生態防治理論的核心內容。
在臨床上,腸易激綜合征的原則一般是解痙、導瀉、止瀉調整胃腸道動力,或采用益生菌制劑如麗珠腸樂雙歧桿菌、整腸生地衣芽胞桿菌提高腸道內有益菌群的數量。還可以采用一些限制飲食以及心理方案。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性糖質的總稱。主要成分是指單糖數為3-4的蔗糖(雙糖)、棉籽糖(三糖)等。大豆低聚糖制品具有低能量,不易被人體吸收,可以活化腸道內雙歧桿菌并促進其生長期殖,抑制腸內腐敗產物生成,不會引起齲齒等作用。因此又被稱為功能性保健品。單獨或制成添加到食品飲料中用于改善人類腸道微生態,促進有益微生物的增殖,預防、便秘和腹瀉,有利于人體健康,并日益成為各國營養學界的研究熱點。如何應用大豆低聚糖和預防運動誘導的腸道功能紊亂也將成為運動醫學界和運動營養研究的一個重要的熱點問題。我們期待著有更多更好的大豆低聚糖產品用于運動實踐中,為我國體育健兒在國際體育五臺爭金奪銀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