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胃調理在中醫養生中占據重要地位,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固護正氣: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調理脾胃可以固護正氣,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2. 提升脾的升清功能:脾虛可能導致升清功能減退,影響水谷精微的布散,進而影響到其他臟腑的功能。調理脾胃有助于提升脾的升清功能,改善頭暈目眩、精神疲憊等癥狀。
3. 促進脾的運化功能:脾氣虛可能引發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萎黃等癥狀。調理脾胃可以改善脾的運化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從而改善這些癥狀。
4. 改善脾虛引起的出血:脾具有統血功能,脾虛可能導致脾不統血,引發便血、尿血等出血癥狀。調理脾胃可以改善脾虛所引起的出血癥狀。
5. 減肥:對于脾胃虛弱或虛寒引起的肥胖,調理脾胃可以促進脾胃的正常運作,從而起到減肥的作用。
6. 防病治病:脾胃功能正常,氣血生化充足,各個臟器功能旺盛,身體就會健壯。調理脾胃不僅可以滿足后天機體生命活動所需,更重要的是可以防病治病。
為了保持脾胃健康,建議從日常生活做起,注意飲食清淡軟化,如小米粥、爛面條等,避免吃油膩、肥厚和辛辣、刺激、寒涼食物,如燒烤、火鍋、冰淇淋等。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心情,也有助于脾胃的調理。

脾胃虛寒是中醫常見證型,表現為胃脘冷痛、四肢不溫、大便溏薄等癥狀,多因飲食生冷、久病體虛或外感寒邪所致。恢復脾胃功能需從飲食、運動、情緒等多維度綜合調理。用藥期間忌食綠豆、蘿卜等解藥性食物,出現口干等上火癥狀需及時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