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道菌群是一個復雜而多樣的微生物群體,人體內發揮著多種重要的生理功能。關于腸道菌群的分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述。以下是從“界、門、綱、目”這一分類體系出發,對腸道菌群進行的一個概述:
腸道菌群分類
1. 界
腸道菌群主要屬于細菌界(Bacteria)。雖然數量較少,但也可能包含一些古菌界(Archaea)的成員,這些在腸道中的存在相對較少且研究不如細菌界深入。
2. 門
腸道菌群中,細菌被分類到多個門中,但最主要的是以下幾個門:
厚壁菌門(Firmicutes):這是腸道中最主要的菌門之一,占據了腸道菌群的較大比例,對宿主的代謝和免疫有重要影響。
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同樣是腸道中的優勢菌門,與厚壁菌門共同構成了腸道菌群的主體。
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雖然數量上不如前兩個菌門,但包含了許多重要的致病菌,如大腸桿菌等。
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在腸道中也有一定的分布,包括了一些對人體有益的雙歧桿菌等。
其他還包括疣微球菌門(Verrucomicrobia)、梭桿菌門(Fusobacteria)、藍藻菌門(Cyanobacteria)、螺旋體菌門(Spirochaetes)等,但這些菌門在腸道中的比例相對較低。
3. 綱
腸道菌群的綱級分類相對復雜,因為不同門下的細菌可能屬于不同的綱。例如,厚壁菌門中包含了桿菌綱(Bacilli)和梭菌綱(Clostridia)等;擬桿菌門中則主要是擬桿菌綱(Bacteroidia)。
4. 目
目級分類同樣依賴于具體的菌門和綱。例如,在擬桿菌門中,存在擬桿菌目(Bacteroidales)等;在厚壁菌門中,則有乳桿菌目(Lactobacillales)和梭菌目(Clostridiales)等。
總結
腸道菌群在“界”的分類上主要屬于細菌界,而在“門”的分類上則包含了多個主要菌門,如厚壁菌門、擬桿菌門、變形菌門、放線菌門等。這些菌門下的細菌進一步被分類到不同的綱、目等更細的分類單位中。由于腸道菌群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其具體的分類可能隨著研究的深入而不斷發生變化。
腸道菌群的數量和種類因個體差異而異,受到遺傳、飲食、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研究和理解腸道菌群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

腸道內存活的細菌數量龐大且種類繁多。菌種數量:腸道內存在的細菌種類也非常多,約有400~500多個菌種,這些菌種共同構成了復雜的腸道菌群。然而,當腸道菌群失衡時,條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可能會增多并引發腸道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