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燒心(也被稱為胃灼熱或胃灼燒)是指一種疼痛或不適感,通常發生在胸骨后方或上腹部,有時甚至可放射到喉嚨。
胃燒心主要是由胃酸倒流至食道引起的。正常情況下,食物從食道進入胃,在食道的下端有一個稱為下食道括約肌的肌肉,它會防止胃酸倒流。當下食道括約肌不工作正常或松弛時,胃酸就會逆流回食道,刺激食道黏膜,導致燒灼感和胃灼熱的癥狀。
胃燒心的常見原因包括:
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最常見的原因,由下食道括約肌松弛或功能障礙引起。
2. 飲食和生活方式:高脂肪食物、巧克力、咖啡、酒精、尼古丁等可能誘發胃燒心。
3. 胃潰瘍和食道炎癥:胃潰瘍和食道炎癥會使食道受到進一步的刺激。
4. 妊娠:妊娠期間,胃酸的倒流更常見,可能是由于激素變化和胎兒壓迫所致。
胃燒心的癥狀包括:
1. 灼熱感或疼痛,常位于胸骨后方或上腹部。
2. 可放射到喉嚨,導致喉嚨癢或咳嗽。
3. 可出現酸味或苦味。
4. 癥狀常在吃飯后、躺下或彎腰時加重。
對于輕度的胃燒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緩解癥狀:
1. 避免觸發物質,如辛辣食物、咖啡和酒精。
2. 小而頻繁地進食。
3. 避免立即躺下,保持頭部稍微高于背部的位置。
4. 避免穿緊身衣物。
如果胃燒心癥狀嚴重或持續存在,建議咨詢醫生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抗酸藥物來減少胃酸分泌,或進行其他治療方法,如生活方式改變、手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