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原菌檢驗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步驟:
1. 樣品采集:根據具體要檢驗的病原菌和感染部位的不同,采集相應的樣品,例如血液、尿液、咽拭子等。
2. 樣品處理:對采集到的樣品進行處理,包括離心、過濾、稀釋等步驟,以獲得符合檢驗要求的樣品。
3. 培養:將處理后的樣品接種到適當的培養基上,利用培養基中的營養物質和環境條件促使病原菌生長。
4. 鑒定:根據菌落形態、生理生化特性、抗生素敏感性等指標,對培養得到的病原菌進行鑒定。常用的鑒定方法包括顯微鏡觀察、生化試驗、免疫學試驗等。
5. 抗生素敏感性測試:對已鑒定出的病原菌進行抗生素敏感性測試,以確定該菌株對不同抗生素的抗性情況。
6. 報告結果:根據實驗結果,編寫檢驗報告,通常包括檢驗項目、檢出菌種、數量及抗生素敏感性等信息。
具體的病原菌檢驗程序可能因不同的檢驗目的、病原菌種類和檢驗方法而有所差異。為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病原菌檢驗通常由專業實驗室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