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腸功能紊亂是一組胃腸道神經功能異常引起的綜合癥候群,又稱功能性胃腸病、胃腸植物神經紊亂,目前的檢測手段尚不能發現器質性病變和病理性改變,因此臨床定義為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癥狀表現多樣,可以不斷變化,且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具體包括:
一、典型癥狀
1. 腹痛:胃腸功能紊亂會引起腹痛,以上腹痛為主,主要是由于胃腸痙攣導致,如果合并有腹瀉便秘,會以下腹部疼痛為主。腹痛多于排便后緩解,部分病人易在進食后出現。腹痛可發生于腹部任何部位,局限性或彌漫性,疼痛性質多樣、程度各異,但不會進行性加重,極少于睡眠中發作。
2. 腹瀉:胃腸功能紊亂患者可出現持續性或間歇性腹瀉,糞量少,呈糊狀,含大量黏液,但無血液。腹瀉時常伴有腹痛、腹部脹氣、腹脹等癥狀。有些患者有腹瀉與便秘交替現象。
3. 便秘:有些患者則表現為排便困難、大便干結、量少,可帶較多黏液。便秘可間斷或與腹瀉相交替,常伴排便不盡感。早期多為間斷性,后期持續存在,甚至長期依賴瀉藥。
4. 消化不良:腸胃功能紊亂以后有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胃腸道蠕動減慢,胃排空時間延長,使食物長時間在胃內堆積,產生飽脹感,從而引起腹脹、食欲下降等癥狀。
二、伴隨癥狀
1. 胃腸外癥狀:如胃灼熱、早飽、惡心、嘔吐、反酸、噯氣、厭食、燒心等上胃腸道癥狀,以及疲乏、背痛、頭痛、心悸、呼吸不暢、尿頻、尿急、性功能障礙等表現。這些癥狀較器質性腸病顯著多見。
2. 不良情緒: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異常表現,如焦慮、抑郁、緊張、多疑、敵意、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情緒癥狀可能加重胃腸功能紊亂的軀體癥狀,形成惡性循環,加重病情。
三、體征
通常無陽性發現。部分患者有多汗、脈快、血壓高等自主神經失調表現,有時可于腹部觸及乙狀結腸曲或痛性腸襻。行乙狀結腸鏡檢時極易感到腹痛,對注氣反應敏感。
出現胃腸功能紊亂的癥狀時,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不要暴飲暴食以及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過度緊張、焦慮,飯后可以進行適當的活動,也可以做腹部按摩,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如有嚴重不適,建議及時就醫,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1.少食多餐確實能緩解胃腸負擔胃腸功能紊亂時,胃的消化能力和腸道蠕動節奏被打亂,一次性吃太多會加重這種紊亂。3.飲食調整需配合生活習慣改變胃腸功能紊亂常和壓力、作息有關。